环保

楠溪江路亭 造型别致古色古香的路亭点缀在楠溪江青山绿水之间

芙蓉村长塘亭
楠溪江芙蓉村长塘亭

望兄亭
楠溪江望兄亭

到楠溪江游玩,随处可见各式各样、古色古香、结构精 巧的路亭。层层叠叠的山岭之巅,苍松翠柏掩映着古朴的 路亭,供行人旅途歇息;曲曲弯弯的小溪旁边,古樟华榕荫 覆着典雅的憩亭,任游人观瞻赏玩……有历史久远的茶亭、 行止亭、孝子亭,也有现代建筑的凉亭、晚乐亭、敬老亭。在 楠溪江,大约有1000座亭子,点缀在青山秀水之间。

楠溪江路亭,多供旅人跋涉劳累,或躲风避雨歇坐。一 般都建在路道的交汇点、峻岭的半山腰,亭旁常凿有一眼清 泉,方便行客渴饮。这类路亭,一般来讲,一面为石砌实墙, 建壁完,供奉三官大帝或土地爷,其余三面设有美人靠,供 路人歇坐。凉亭一般四面敞开,外围有美人靠座,内有长条座凳,供村里人闲暇时憩坐。一般来讲,或紧靠路边,或座 落村中,。,或建在通向几个村落刁、路白勺交汇点,或位于村屺 附近兼守卫了望,或置于水塘上,有跨街而建,也有跨溪砚 建……不一而足。亭子,从形式上分,平面有正方形、长气 形、半屋半亭形等;屋面多为单檐歇山顶,还有重檐歇山顶, 双坡悬山顶等。亭子外观朴实无华,与民居相通,斗拱飞檐,造型精致.尽收楠溪山水之灵气,显得美灸美仑,妙不胜言。

赤水亭
赤水亭

在大若岩景区内有一座以“建筑巧、绘画美、文笔妙”这 三绝而著称的赤水亭,它建于清朝光绪壬辰年(1892年‘), 飞檐翘角,雕梁画栋,24柱,前后两进,呈”凸”形。前为台, 长5.8米,宽4.7米,面积27平方米,农闲时节任“帝王将 相”甩水拂袖;后为坛,长10.6米、宽4.8米,面积51平方 米,月高风清听父老乡亲谈古论今。天花板和四周板壁上, 到处是才子佳人画像。柱上有里人清代孝廉陈子万撰的对联:“观鱼槛外桃花浪,系马阶前柳叶风”、“洞天隔绝三千 界,涧水清涵十二峰”、“为奸为忠昭然明鉴,入情入理莫作 闲看”。水的丽质,风的情怀,山的秀美,洞的幽静,以及戏 的哲理,尽寓在联语之中。

西源八角亭,独具风格。8柱8角2层中空,亭脊饰英 豪跑马,壁板绘赤壁战场。无独有偶,距西源100里的碧 莲,也有一座8角亭,16柱8角,亭台基四方形。据传说, 此两亭是师徒二人所造,师建碧莲八角亭,徒造西源八角 亭。实际上,西源亭建于清顺治十七年(1660年),碧莲亭 建于清道光十七年(1837年),两亭建造时间相差177年。

自古以来,楠溪江当地群众为了方便“春夏秋冬、东西 南北”行客,不顾自己生活的清贫艰辛,捐献出一斗米、一升 粟、几块钱,积少成多,聚沙成塔,建造起一座座凉亭、茶亭、 路亭,如渠口的石马洋亭、碧莲的邵园亭、石染的翻仓岭亭、 六龙的上吴亭、珠岸的错岭亭等,他们伏供凉茶、冬烧姜汤, 无私地为过路百姓服务。这种淳朴的传统,年复一年,代传一代,沿袭至今。

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,人们早已以车代步了,于是原来 供长途行旅者歇脚休息的路亭,变为村人休息、交谈,或聚 众集会的场所了。常见人们在亭里拉琴唱戏、聊天下棋,充 满着浓郁的农村田园生活气息。

许多专家、学者在游过楠溪江风景区后,对这里的亭子 十分欣赏。清华大学建筑系汪国瑜教授说:“永嘉历史悠 久,人文景观丰富,亭子就是人文景观中的一个方面。这里 的亭子不仅数量多,而且各有特色,《浙江民居)一书没有把 永嘉的亭子写进去,实在是一个疏漏”。

“行行徐行行在心于玉善,停停复停停欲速则不达”, 巨口乡石柱村的行止亭将告诉你更多有关楠溪江路亭的故事。

  本文“”来源:http://www.lkttc.com/wenzhou/jingdian/45140.html,转载必须保留网址。
(温视)